查看原文
其他

2019中国冰雪旅游政策及产业研报:拥抱冰雪黄金时代 | 收藏

冰雪智库 2021-06-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大地云游 Author 大地云游

点击△蓝字添加星标,拥抱冰雪大时代


随着冬奥会的成功申办,近年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开始聚焦在冰雪领域。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扶持,为产业生长提供了足量营养剂。冰雪旅游成为一大旅游典型,承接热潮,促成休闲度假市场发展的最新推动力。
以下将从政策研究及市场趋势两方面宏观梳理冰雪产业相关内容,为未来道路发展厘清头绪。


来源:大地云游(ID:earthwander),文章已授权转载


PART ONE

政策研究


01

焦点政策

冬奥会临近,政策支持冰雪产业大力发展,冰雪旅游成为时代新蓝海。根据规划,2025年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0000亿元。


2019年3月31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


  • 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建立一批产业规模较大的冰雪产业集聚区,兴建一批复合型冰雪旅游基地和冰雪运动中心。

  • 发展冰雪健身休闲产业,促进冰雪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冰雪运动产品。

  • 围绕花样滑冰、冰球、冰壶、单板滑雪和短道速滑等观赏性强的冰雪运动,支持打造精品赛事和活动。支持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在冰雪赛事直播和转播中的应用。


2019年8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


  • 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水平,不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以高质量文化和旅游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 提到提升入境旅游环境。研究出台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促进入境旅游的政策措施。确保入境旅游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入境消费规模保持持续扩大态势。


2019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推动体育赛事职业化,支持校际体育赛事发展,加快发展冰雪产业。

  • 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鼓励体旅融合,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加快体教融合,引进专业人员和机构等为学校体育课外训练和竞赛提供指导。

  • 鼓励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加强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与管理,探索体育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



02

冰雪建设


冰雪产业发展相关基础设施与人才配套同步升级。


基础设施建设

——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大力发展冰雪产业


  • 创新体育馆运营

2014.1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2016.05《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 支持建设改建多功能冰场和雪场,推进冰雪运动进景区、商场、社区、学校

2016.05《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 加速滑雪场地、滑冰场地、冰雪乐园建设

2016.11《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

2017.07《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6-2022年)》


人才配套升级

——突出青少年学生重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鼓励高等院校增设冬季运动相关专业,建立冬季运动培训基地、研究中心

2014.1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2016.11《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5年)》


  • 完善运动员文化教育与保障体系

2016.05《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 培养青少年冰雪运动技能

2016.06《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

2017.07《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



03

全国群起


各地方政府发布冰雪旅游相关政策,助力全国冰雪产业急速前进。




04

发展导向




PART TWO

市场趋势

01

全球概况


全球冰雪情况中新兴市场参与率低,增长空间较大。


东欧、中亚、亚太地区在全球提供35%的滑雪者,但在滑雪人次上仅占 24%。这些地区未来市场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从滑雪人次的区域分布来看,阿尔卑斯山是滑雪人次最高的地区,占全球滑雪人次的43%。其次是美洲地区,占比为21%,亚太地区占比仅为15%。



从滑雪者来源地来看,西欧和美洲滑雪者最多,分别占全球滑雪者比重的24%。其次为亚太地区,滑雪者占比为22%,阿尔卑斯地区,滑雪者占15%。



从年滑雪人次数来看,2017年接待滑雪人次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接待人次超过5000万人次。其次是法国和奥地利,接待人次均超过5000万人次。中国以1750万次排第九。



02

冰雪产业


如今,冰雪产业不断拓展,可以说由五大板块构成,分别是冰雪旅游、冰雪赛事、冰雪运动培训、冰雪营销及冰雪装备。


  • 冰雪旅游

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将推进冰雪旅游进入黄金发展期、市场潜力巨大、迎来大众冰雪旅游时代。


  • 冰雪赛事

冰雪赛事数量逐年增多,参赛及观赛人员数量增加,参赛人员多样化,办赛规模扩大,影响力加强,发展形势良好。


  • 冰雪运动培训

冰雪运动培训具有稳定客源、未来将提升用户转化率,为冰雪产业带来多方面增值收入,进而推动滑雪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 冰雪营销

冰雪营销通过赛事直播品牌赞助,广告宣传等多种途径丰富冰雪产业形势,扩大影响范围。


  • 冰雪场馆装备

2016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产值达到3077亿元,同期增长11.65%,其中,冰雪运动用品是体育用品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



03

冰雪旅游


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冰雪旅游从小众运动消费逐步向大众化群众消费迈进。


2016年全年中国滑雪人次1510万,较上一年滑雪人次增长超过20%;较2010年滑雪人次增长超过200%。滑雪运动正在成为更多大众选择的休闲娱乐形式。北方城市冰雪旅游成为冬季主要旅游类型之一。 


2015-2017年旅游与冰雪旅游市场规模增速


特色冰雪小镇将成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目前,冰雪小镇的经济规模占总的冰雪旅游市场比重已经超过50%。2017年国内已建成26个特色冰雪小镇,按照这样的趋势来看,2020年冰雪小镇数量将达到40座,迎来爆发期。目前冰雪小镇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和京津冀地区,但全国范围内冰雪小镇正以星星之火的态势迅速发展,南方市场潜力巨大。



2015-2020年中国冰雪小镇建成数量及经济规模占比情况



04

冰雪赛事


近年来中国举办的冰雪竞技类赛事数量日渐丰富,赛事体系开始完善。


2013-2018年中国冰雪竞技类赛事数量及关注度情况


继2015年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第24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资格后,在冬奥会的带引下,我国冰雪产业赛事就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从2015年开始,中国举办的冰雪竞技类赛事数量日渐丰富体系开始完善。



从赛事数量上来看,目前大众娱乐赛势必经济类赛事更多,并且参与的人群更广,2017年全国竞技类赛事共有71项,大众娱乐类赛事数量达到120项以上。就关注度而言,专业竞技类冰雪赛事更受关注。


未来赛事版权和商业赞助将是提升冰雪赛事商业价值的主要突破口。


2014-2025年中国冰雪赛事规模及发展空间


目前,国内冰雪赛事的主要收入来源与国家财政拨款赛事经费、滑雪场地承办、赛事报名以及门票收入、赛事版权费用和商业赞助等几大部分。虽然受冬奥会的影响,我国冰雪赛事产业快速发展,但市场规模依然较小。


职业联赛日趋完善

  • 中国冰球职业联赛有6支球队参赛

  • 我国职业冰球俱乐部昆仑鸿星赞助收入破亿


观赛渠道逐渐丰富

  • 2015、2016年CCTV5播出冰雪赛事共221小时,主要以录播形式

  • 2016年腾讯体育代理速滑世界杯,通过网络直播,加大赛事影响力


职业联赛逐渐完善,随着中国冰球职业联赛的举办,我国职业冰球俱乐部的赞助收入不断增加,如今已经突破亿元大关,未来职业联赛的商业价值巨大。另外,随着腾讯体育代理速滑世界杯,通过网络直播来拓宽观赛渠道,不断放大冰雪赛事的影响力,推动冰雪赛事的进一步发展。



05

冰雪运动培训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雪场在培训方面的收益就可以占到总收益的3%~11%


中国特色冰雪学校数量及预测


冰雪学校覆盖家庭情况


在接触冰雪运动的初级爱好者包括休闲度假人群中,有75.3%的人愿意在进行冰雪运动的过程中,聘请教练来接受一次性的或者是短期的冰雪运动培训,另外有30.6%的人最关注的还是培训资质,24.1%的人关心培训的专业程度。


从爱好者到培训者的转化率如果是1%,培训市场的蛋糕就不小。若加上目前冰雪进校园的计划,即“在2020年,依靠“校园冰雪计划”所建立起的冰雪特色学校,预计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覆盖到109万户家庭,在2025年,冰雪特色学校预计的覆盖数量可能超过280万户家庭”,中国冰雪运动培训市场发展空间很大。



06

冰雪营销


综合来看,互联网是冰雪产业的主要推广渠道,使信息快速传播。


用户接触冰雪广告渠道分布


用户接触关注赛事渠道分布


据《冰雪产业用户画像》调研数据显示,从用户接触冰雪广告渠道分布来看,网络渠道成为冰雪运动推广的重要窗口,网络广告(PC+移动端)的占比最大,达到59.1%,也意味着未来互联网广告是冰雪场上重点投放对象。从冰雪人群关注冰雪赛事的渠道来看,网络直播/资讯渠道成为冰雪人群关注赛事信息的主要方式。



07

冰雪场馆装备


目前中国滑雪场数量已经超过全球的1/3,雪地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014-2018年全国冰雪设备发展情况:皆创新高


如今在中国,在国际赛事和政策的不断鼓励下,滑雪消费模式被广泛认可。2018年,中国总滑雪人次再创新高,达到1970万人次,同比2017年的1750万人次增长了12.57%。滑雪场数量不断增加,已从2004年的170个增加至2018年的742个,2018年增幅5.55%。其中149家配有架空索道,同比增长2.76%。


配套设施方面,架空索道数量达到250条,造雪机数量达到7410台,压雪车共有541辆,皆创新高。



08

未来趋势


未来,在需求的指引下。中国冰雪产业将朝向六个方向不断发展。例如,四季可享的全时度假体验加上特色音乐文化的融入,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商业模式。冰雪小镇运营新方向也将日渐兴旺。另外冰雪小镇白皮书已经在2017年发布,提出助力“3亿人上冰雪”,探索特色小镇建设新思路的宏伟目标。为快速实现目标,中国冰雪产业向更专业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发展才是关键。



京津冀并非资源最佳,却为投资第一梯队,冬奥会推动形成世界冰雪第三极。京津冀借冬奥会“东风” 跃升冰雪产业最具价值投资目的地。


2022年冬季奥运会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激发了中国冬季运动发展,中国大多数地区都新建了滑雪场,仅在2016年,就有78家新开业滑雪场。研究显示,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之后,滑雪人口开始高速增长;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之后,滑雪人口的增长将步入爆发期,高速增长期将维持10年以上。


  • 2015年,中国人均GDP业已突破8000美元。按照每年25%~30%的增速,3亿人(包括参加若干冰雪活动人群、冰雪产业工作者以及学生)参与冰雪运动并不是太大问题。若以“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5%的滑雪人口比例”以及“人均活动消费500元/年”的假设进行测算, 国内冰雪产业未来每年将创造活动收入325亿元左右。


冰雪产业风口再次到来时,东北地区已是投资者眼中的第二梯队。

  • 东北地区冬季降雪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雪最多的地区。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得东北拥有中国主要滑雪区域的一半资源。

  • 位于北纬44-45度之间的亚布力区域就是中国现代滑雪发源地;吉林则处于冰雪圣地的黄金纬度——北纬43度。

  • 吉林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家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

  • 东北三省的雪场目前有202个(黑龙江124、吉林41 、辽宁37),占到中国滑雪场地(703个)近三分之一。

  • 东北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的冰雪产业,从冰雪培训到冰雪旅游,为国家输送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运动员。


全国性的冰雪品牌并没有诞生,这是非常遗憾的。


2014年前后,东北的招商项目中,也有不少冰雪产业相关的体育旅游项目,但当时冰雪产业还没有被真正激发起来,东北还是以本地人口为主,而且全国的滑雪人口也就1000万人次,仅占总人口的0.4%,相比之下,美国的滑雪人次在6000万,滑雪人口占比为2.51%;二是东北的竞争激烈。


在经济下行结构调整中,冰雪旅游产业成为东北地区经济转型的方向之一。比如,黑龙江提出到2022年,黑龙江本土要有2000万人次参与到冰雪项目中来,同时要吸引5000人次的域外人员到黑龙江旅游,与此同时,黑龙江全面布局冰雪产业,首支冰雪产业基金成立。


在第二梯队中,还增加了内蒙古、新疆、山东等冰雪资源已开发以及待开发的地区。


  • 2017年,山东以61家滑雪场排名全国第二,新疆以59家排名第三,内蒙古以37家排名第九。

  • 新疆同样拥有雪期长、雪质好等自然环境优势,再加之亚高原地带的“逆温层”效应,无论是南疆还是北疆的滑雪场都是开展冰雪运动的沃土。2015年,新疆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体育产业发展纳入“十三五”规划,特别针对冰雪运动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25年努力建成以新疆冰上运动中心为核心的冰上运动产业园,不断促进新疆冰雪运动和冬季旅游的发展。

  • 《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发展冬季旅游,实施四季旅游发展战略,深入挖掘冰雪草原、冰雪森林、雾凇、林海雪原等冬季旅游资源。


扫码关注ECO氪体旗下冰雪产业媒体
——「冰雪智库」
走进冬季运动的冰雪大世界!
 
冰雪智库使用指南
后台回复「冰雪赛历」,获得全年冰雪赛程
回复「冰雪文件」,下载2016年至今冰雪政策文件包
回复「发展意见」,获得《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
回复「运动员注册」,查阅《全国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试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ECO氪体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